本文最後更新日期 : 2023-02-10 , 更新作者 : ZMAN
蝦米係IEEE802.1p
過去的網路上面跑的東東
資料非常單純
流量也不大
可是今天的網路號稱多媒體網路
上面可能跑資料/語音/影像/動畫…..
企業重要的ERP在上面跑
你老哥下載的A級電影也在上面跑
這時候問題來了
這麼多的東東跑來跑去互相影響
到底誰該先跑呢
這時候優先權的概念就出來了
按照各自的優先權等級走 就不會混亂了
一般我們在用網路的時候
MAIL晚個2分鐘收到 你可能毫無知覺
但是VOIP講網路電話或收看線上電影時
每句對話或每個畫面DELAY個10秒可能就進行不下去了
從這兒我們了解到對時間敏感的封包應該給予高優先權
另外像是剛剛提到的ERP這種企業營運的命脈
重要性非比小可當然也要給予高的優先權
至於實務運作上什麼該高什麼該低
端看你實際的環境而定 沒有標準答案
由於實務環境有這個需求
於是偉大的IEEE就定了一個標準
讓各家廠商遵循 不至於發生不相容的情形
這個標準就叫做IEEE 802.1p
IEEE802.1p的運作原理
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
在正常封包格式中加入一個4 BYTES 的 TAG CONTROL INFO
叫做802.3ac標籤格式
在這個 4 BYTES的TAG中
前面 2 BYTES固定是 8100h
這個用意是告訴所有的網路設備
1.我是一個具備802.3ac標籤格式的封包
不是一個不標準的封包
請不要拋棄我
2.我是一個帶有802.1p/Q資訊的封包
請來讀相關的資訊並且根據設定的資訊辦事
看不懂8100h會把封包當不正常封包丟掉的設備就是不相容不支援802.1p/Q
看的懂8100h不會丟封包但卻不會照資訊辦事的網路設備就是相容802.1p/Q
看的懂8100h不會丟封包也會照資訊辦事的網路設備就是支援802.1p/Q
會特別寫出第2行的相容是因為在當初標準剛出來時
有些過渡性的產品就是這樣亂搞的
接下來我們來看後面 2 個 BYTES
前面 3 個 bits就是放IEEE802.1p設定資訊的地方
大家都知道 2 的 3 次方是 8
所以這裡總共可以表現出0-7共八個優先權等級
於是封包之間的優先權就被區分出來
當優先權被區分出來時
就要靠網路設備上的佇列來實現先後的順序
以上面這張圖為例
網路卡上有2個佇列
當封包內的802.1p資訊設定為0-3時就走一般佇列
當封包內的802.1p資訊設定為4-7時就走高優先權佇列
一般的網路設備都會有2個/4個/8個佇列就是為了實現這八個優先權等級
看到這兒各位看倌應該就了解整個IEEE802.1p的運作原理吧